海洋科技瓶颈(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2024-08-07

聚焦海博会“智感海洋和信息增值服务论坛”

作为本届海博会分论坛之一,“ 智感 海洋和信息增值服务论坛”于10月16日在深圳成功举办。该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协办。

海洋科技与国民经济有哪些关系

第一,海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提高。随着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与海洋科技进步的加快,海洋开发技术逐渐成熟,海洋开发能力显著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进步的依赖性将持续增强。第二,海洋经济增长将持续保持巨大潜力。

三大特点:一是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二是海洋产业结构发生积极的变化,三是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三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海洋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比较突出、海洋产业的技术含量依然不高、海洋资源局部开发过度与总体开发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三方面。

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对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的一个共识是,我国虽然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海洋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据统计,我国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达70%-80%。

第一,我国蓝色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二,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切入点。美国政府认为,开发海洋科技和开发利用海洋比开发宇宙空间更重要。因此,发展蓝色经济已成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矛盾的重要途径。

一是海洋经济总量稳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日趋突出。二是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回落,2007年全国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为11%(按可比价计算),相比2006年有一定回落,表明逐渐由数量增长型过渡到质量增长型。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是形成了多样化的产业集群。例如,胶东半岛发展了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建立了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则专注于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2、中国海洋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涵盖了海洋科研、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上交通等多个领域。在海洋科研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中国成功地开展了多次深海探测活动,包括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多次下潜,创下了深潜记录。

3、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 中国已在深海资源勘探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无人潜水器、深海钻探技术等,不断发现深海中的矿产资源及其他资源。尤其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资源开发尤为突出。这些资源的开发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首先,海洋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传统行业如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工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放缓。高技术产业如海洋工程、新能源开发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比重偏低,发展速度较慢。同时,海洋航运服务、滨海旅游和信息服务业的配套设施建设也相对薄弱。其次,海洋科技创新面临瓶颈。

2、对于上海,“十二五”时期是关键转型期,海洋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更高要求。首先,上海海洋经济发展面临机遇,要利用建设“四个中心”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内在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首先,强化组织与体制层面的支持。建立和完善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为海洋事业决策和项目的协调中心,各部门如环保、海洋、海事、港口、渔业等需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政务协同机制,确保资源有效整合,推动海洋经济高效发展。其次,创新机制以促进科技创新。

4、上海市“十二五”海洋发展主要任务聚焦于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和提升科技支撑。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海洋服务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优化港口布局,提升大型化专业化水平,目标是到201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保持在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增至3300万标准箱,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地位。

5、-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 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